NEWS

集团要闻

【评论】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
时间:2016年5月23日 文字大小:【      

2013年年初,刚刚履新的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约法三章”: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这三条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对于人员多、战线长、体量大,有着严格经营考核指标的央企来说,更应如此。尤其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动力不足,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背景下,更应该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精打细算,克勤克俭。

一方面,过“紧日子”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细水长流,遇事不愁。不会过“紧日子”,巨大的各项成本将会吞噬我们的效益,不会过“紧日子”,再大的效益也经不住无节制的消耗。节约就是增效,浪费就是损耗,只有捂紧“钱袋子”,过好“紧日子”,行节俭之风,走低耗之路,才能把企业降本增效真正落实到实处。

另一方面,过“紧日子”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过“紧日子”不应是企业面临不利局面时的权宜之策,而应成为一种传承提倡的企业文化。求真务实,戒奢以俭,把心思用在谋划发展上,把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而不是一味贪大求全,高调奢华,片面追求“轰动效应”,这样很容易误入歧途,甚至是违反八项规定,滋生腐败现象,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不论当前还是今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都是我们企业发展路上的一堂必修课。要习惯于过“紧日子”,乐于过“紧日子”,真正过好“紧日子”,苦练内功,强健筋体,使企业遇难不惧,破困局而前行,嗜功不骄,蓄积力更勃发。

过好“紧日子”关键在当家人。企业负责人和高级管理人员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身体力行,用“动真格”的精神、“有担当”的行动,带头过好“紧日子”,形成了良好的“头雁效应”,切实把过“紧日子”的精神理念和行为导向,一层一层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同时,对于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来说,过好“紧日子”还要需要具备战略眼光,要能够准确把握形势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大势,超前谋划,科学决策,深挖内部潜力,优化各种资源,掌控因时制宜,努力开源节流,将“成本弦”再拧紧一些,将“节支手”再揣严一些,做收放有度、治家有方的当家人。

过好“紧日子”重点在全过程。企业的每个业务环节,每项职责岗位,每名工作人员都是降本增效的主体,都是过“紧日子”的实施者和参与者。静下心来,我们都应认真审视自身的工作,管理有无死角、成本有无升高,效益有无流失,非生产性支出是否得到严控,招待费、差旅费和办公费是否有效压缩?不能此处省,别处费,按下葫芦浮起瓢,要一环扣一环,步步推进,形成合力。因此,我们要逐步建立起严格的成本管理核算体系,实施全员全过程的成本管理责任制,确定工作重点,细化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规范管理流程和工作流程并通过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来抓好责任落实,让过“紧日子”真正成为工作标准和常态。

当然,过“紧日子”,不是一味过“苦日子”,不是样样省钱,处处抠门,而是把心用在干事上,把钱花在刀刃上。确保项目质量工艺的我们不能省,保障工程安全运行的我们不能缺,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科技进步的,我们还要加大支持力度,关乎职工切身利益的,我们更要统筹兼顾,尽力而为。

舒舒服服过辛苦日子,辛辛苦苦过舒服日子。任何时候我们都没有大手大脚的资本,任何人也没有挥霍奢侈的权利。我们只有把过“紧日子”,当作一种追求、一种信仰、一种境界,才能最终把“紧日子”过成“好日子”,这也是我们的初衷和目的。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