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达州固军水库工程枢纽的建设现场,陈超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现场作业面的最前沿。他俯身仔细检查边坡支护的锚杆,目光敏锐地扫过每一寸裸露的岩体。晨光映照出他专注的轮廓——十八年来,从白山黑水之地到南国水网区域,从地下隧洞到高山之巅,这位安全总监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山河,用责任编织起水电人的安全生命线。
2007年,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陈超踏入水电十二局,他职业生涯的第一站是外雄水电站。在初涉安全员岗位的青涩时光里,他每日跟随老师傅穿梭于偌大的工区,将抽象的规范转化为脚下一步步丈量的距离。安全帽下,被汗水浸湿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处隐患细节与对应的整改措施。他的专注与较真,让“陈安全”的名号不胫而走,也为他的职业生涯筑牢了最坚实的根基。
“那时刚参加工作,什么都不懂,只有一个想法,师傅所教、规程所写,绝不能有丝毫含糊。”陈超回忆道,正是这份对初心的坚守,铸就了他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010年,陈超被调至河南沁北输水隧洞A标项目。地下隧洞的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安全风险显著增加,危险如影随形。从安全负责人晋升为项目安全总监,他肩上的责任愈发沉重。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所引发的涌水、塌方风险,他牵头制定专项预案,让逃生路线图深深印刻在每一位工人的脑海中,并组织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
有一次,突发渗水情况,警报声瞬间划破寂静,水流裹挟着泥沙朝着作业面汹涌而来。陈超凭借日常演练形成的肌肉记忆,临危不惧,迅速组织人员撤离,最终所有人员均成功脱险。洞壁渗下的冰冷水滴与他额角滚烫的汗水相互交融,那是责任留下的炽热烙印。
“地下工程,安全就是命,预案再细致都不为过,演练再熟练都不嫌多。”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2014年,陈超在福建306省道改线工程中,同时担任项目部安全科长与分局安全科副科长,不久后便升任安全总监兼分局安全科长。多重职责犹如千钧重压,让他行事格外谨慎。山区道路施工呈现点多线长、边坡众多的特点,地质灾害风险极高。
他精心细化网格化管理,将责任精准落实到每个人,坚定不移地推行“班前安全会五分钟”制度,确保安全交底内容真正深入人心。
暴雨突然来袭时,他迎着风雨前往最危险的工点巡查,脚下那泥泞的山路,正是安全防线最真实的延伸。他十分清楚,在蜿蜒曲折的山区道路上,任何一处细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而他对细节的极致把控,成为了项目得以平稳推进的关键保障。
陈超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2020年,他投身南海区解放水系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宛如在“毛细血管”中开展手术,有限空间内作业风险极高,有毒有害气体、缺氧窒息、坍塌掩埋等隐患时刻威胁着工人的安全。
他推行“有限空间作业五必须”铁律,即必须审批、必须通风检测、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必须现场监护、必须制定应急预案,严格把控气体检测与通风环节,亲自示范正确佩戴呼吸器的方法,结合现场实际环境逐一确定防范措施,完善应急预案,力求万无一失。
工友们表示:“有陈总监盯着,进入那个‘闷罐子’,心里才觉得踏实。他往那儿一站,就是规矩,就是安全的保障。”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亲力亲为的行事作风,成为工人们在幽闭空间里最坚实的定心锚绳。
专业硬功:证书背后是无数深夜的灯盏
“陈总监的包里,总是揣着书。不是在工地忙碌,就是在专心看书。”一位共事多年的老同事感慨地说道。水电工程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技术更新迅速,安全管理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知识持续“扩容”。陈超深知这一点。他充分利用所有碎片时间进行学习,经历了无数个深夜在灯下的刻苦钻研,最终考取了一级建造师(建筑、市政双专业)、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监理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证书。
他将书本上的理论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在新疆广袤的JK管线工程无人区,他结合注册安全工程师知识,优化了极端高温、严寒、风沙气候条件下的人员设备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响应流程;在湖北团风抽水蓄能项目陡峭的边坡上,他凭借一级建造师的专业素养,对支护方案提出了关键建议,有效降低了施工风险。
这些证书并非仅仅是纸面上的荣誉,更是他专业领域的不断拓展,为项目安全构建起了坚不可摧的知识壁垒,使他的安全管理决策更具权威性和科学性。
耿直与热忱:安全红线前的“黑脸”与“热心”
陈超的刚正耿直在工地上远近闻名,是众人皆知的“铁面”。有一次,协作队伍为了加快工期进度,没有按照规程搭设脚手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他在巡查时发现后,毫不留情地当场叫停,严肃说道:“拆掉重新搭建!少一道横杆,就如同埋下一颗雷!这简直是在拿大家的性命开玩笑!”面对施工负责人的苦苦求情以及工期的巨大压力,他态度坚决、斩钉截铁地表示:“若进度压垮了安全,这个代价谁都承担不起!在我这里,安全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施工方在背后送给他“黑脸总监”的称号,然而,这“黑脸”的背后,是对生命至高无上的敬畏,以及对安全红线的绝对坚守。“安全无小事,宁听骂声,不听哭声。”这是他始终奉行的铁律。
然而,在这“黑脸”表象之下,却跳动着一颗炽热的心,满含着对同事和工友的深切关怀。
新来的安全员小张理论知识扎实,但现场经验匮乏,显得有些稚嫩。陈超主动担起师傅的职责,带着他走遍工地的每一个角落,爬上爬下,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耐心地讲解风险辨识的要点和沟通技巧。
倘若工友家中遭遇困难,他会默默记在心里,竭尽全力帮忙协调解决。在新疆项目期间,一位年轻工人因家庭突发变故,情绪十分低落,工作时也心神不宁。陈超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多次利用休息时间找他谈心,进行疏导,如同兄长一般给予他开解和安慰,还帮他协调请假事宜,助他走出困境。
这位工人后来感慨道:“陈总监骂人时毫不留情,可他的心是热乎的,是真心实意地为我们着想,就像自家的老大哥。”这份严管背后的厚爱,让团队的凝聚力变得更强。
山河为证:守护者的足迹与心迹
如今,身为固军水库项目部安全总监的陈超,所面对的是坐落于高山深谷间的宏大水库枢纽工程。库区边坡高且陡峭,地质条件复杂,防汛压力极大。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如泰山。
他组织团队精心编制防洪度汛预案以及超标洪水预案,带领团队反复开展桌面推演与实战演练。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他一次次对方案进行打磨、完善,以确保方案具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对于高边坡稳定性监测和河道水位监测的数据,他要求每日必查看,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必须追究原因,并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
项目上那醒目的“零事故”目标标语,是他日复一日以严谨的态度、辛勤的汗水以及对生命的无限敬畏所书写的无声誓言。
从吉林桦甸走出的青涩少年,成长为辗转大江南北的水电安全卫士;从初出茅庐、小心翼翼的安全员,蜕变成为独当一面、阅历丰富的资深安全总监,陈超的足迹深深镌刻在祖国十余个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石之上。
十八载风雨兼程,他以专业为壁垒,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以责任为利刃,刺破隐患的重重阴霾;以耿直为脊梁,挺起安全守护的担当;以热忱为热血,温暖着并肩作战的伙伴。
无论节假日还是休息日,在机器的轰鸣声与江河的奔腾声中,他默默守护着工友的安危,用行动践行着对“安全”二字最为庄严的承诺,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安全守护者的初心与使命。
固军水库的工地上,陈超的身影再度隐没于清晨的薄雾之中,安全帽上的标识,在朝阳的映照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他身后,大坝正一天天拔地而起,朝着蓝天不断伸展;而在他心中,那条守护生命的安全绳,始终紧绷如旧,丈量着他倾注了半生的山河岁月,也维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他的故事,是无数默默奉献的水电安全人的真实写照,在祖国壮丽的基建画卷上,书写着关于责任与守护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