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企业理念

12·12遇见历史——感受西安事变中的家国情怀
来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公司 作者:陶婧 时间:2024年12月12日 文字大小:【      

每当提到双十二,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购物狂欢和大减价。然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个双十二,它改变的不是我们的购物车,而是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

它,就是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中国古都西安那划破凄冷夜空的枪声,震惊了全世界,也震醒了沉睡中的中国人。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要求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蒋介石扣留在西安发动了“兵谏”。

最终于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当时从国共内战走向抗日民族战争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值得被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主动送蒋到南京,随即被软禁,从此开始了长达54年的幽居生活。直到1990年,他才恢复了人身自由。

晚年的张学良曾坦言“我做那些事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假设我要自己的地位、利益,就没有西安事变”。是啊,西安事变前他是东北军最高统帅、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这一连串的头衔都向世人彰显着张学良当时的地位,如果有私心,西安事变就不会爆发。在西安事变时,张学良也没有向蒋介石要钱,要地盘,只是要求联合我党抗日,由此可见张之赤诚。

当然,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未尝没有问过自己:“我牺牲自己,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未来。在软禁期间,他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不后悔,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如果历史重来一次,我还会这样做。因为那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今早看直播,听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句时我红了眼眶。这些让我仰望的人,这些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人,他们愿为信仰肝脑涂地,用血肉筑起了钢铁长城。不谈鸿鹄之志,不望破茧成蝶。当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追随初心,在某一个小角落发光发热的时候,我是发自内心羡慕与祝福。

不久前的甘南之行,我去了扎琼仓做客,听扎琼一扎叙述草原治沙的故事。“若海拔3500米的若尔盖草原再不治理,这一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将变成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沙漠”。草原沙化带来的自然灾难是无法估量的。他们自发成立了治沙小组,无数次动员村民加入,无数次尝试播种草籽,终于让草原重回他儿时的绿色。还有在夏河甘加草原拜访“善觉”志愿者团队,带头人桑杰师傅已取得拉卜楞寺佛学学位,学成后成立了“善觉”:一个当地牧民为了守护家园自发成立的组织。组织牧民在草原捡垃圾,普及垃圾处理的知识,宣传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一扎和桑杰都是草原的孩子,他们也都有能力可以走出草原去到城市,但他们都选择留下来,选择反哺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

不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没经历风浪,我安然虚度着年华。有时想到身边的朋友,遇到的真实的人,看过为了心之所及坚持不懈的,为了人民百姓默默付出的,心中总是有所触动。那些为党牺牲的英烈故事让我热泪盈眶,那些无私奉献畏付出的同胞使我感慨满怀。这一切的一切,总是让我持续不断地诘问自己:“我有没有给祖国做出什么贡献?”

当这个世界都在汲汲营生的时候,仰望蓝天,我期盼一场激动人心的出走。走过先辈苦苦探寻的民族复兴道路,走向用青春和热血浇铸的下一个百年,走向漫漫征途。

【责任编辑:王伊敏】

【打印】【关闭】

上一条: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