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念
|
|||||
|
|||||
七月的风裹挟着离别的气息与新程的热望,将我从南信大的启明楼,导航至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所在的这片充满实干激情的沃土。当印有“中国电建”的工装第一次穿在身上,指尖触碰的不再是虚拟的地图坐标,而是沉甸甸的测量仪器,我知道,人生的坐标系已然重置。从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海洋,跃入工程建设的前沿阵地,我的使命,从此与山河大地紧密相连,要用脚步去丈量,用数据去刻画这片热土的变迁。 短短数日的入职培训,如同一场精心布设的“控制网”,为我的职业航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点。聆听公司厚重的历史回响,感受宏阔的战略蓝图,学习严谨的安全规范,接触前沿的科技脉动,目睹各工程板块的蓬勃气象。我深刻体悟到十二局作为“国家队”的担当,更清晰地认识到测量工作——这工程建设无可替代的“先行之眼”与“精准之尺”所承载的重量。领导们反复强调的“空杯心态”与“实践真知”,如同测量仪器的归零校准,提醒我放下过往的成绩,以一颗谦逊而热切的心,投身工地这所真正的“大学”,在泥土与岩石间汲取成长的养分。 曾几何时,我的世界局限于实验室的屏幕与精密的模型,然而,在十二局的广阔天地间,测量远非纸上谈兵的数据游戏,它是工程得以拔地而起的基石,是万千建设者安全与效率的守护者。校园里的小数点,在这里关联的是大坝的稳固、隧洞的贯通,牵系着巨大的安全责任与经济命脉。测量人的每一次踏勘、每一次架站、每一次读数,都是对工程生命的郑重承诺,容不得丝毫懈怠,唯有“如履薄冰”的责任与“精益求精”的执着方能胜任。 工地是最好的课堂,这对测量者而言尤为真切。书本教会我坐标系转换的奥妙、误差传播的原理、GIS分析的强大,但唯有置身于真实的工地——面对陡峭的高边坡、呼啸的山风、震耳欲聋的机械轰鸣,才能真正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深意。如何在复杂地形中稳固地架起全站仪?如何在干扰中清晰地传递关键数据?如何敏锐捕捉并果断处理现场的微小偏差?这些鲜活的经验,是任何模拟软件都无法传授的真知。我渴望尽快追随前辈们的足迹,让双脚沾满工地的泥土,让汗水浸润手中的仪器,RTK、无人机成为我与大地对话、与工程共呼吸的伙伴,是使理论在实践中淬炼成钢的熔炉。 “诚信、担当、共赢、感恩”的核心价值观,不再是培训中抽象的口号。我感受到它们已融入水电人开山引水的磅礴气魄,也凝聚在对每一份测量数据一丝不苟的校验之中。测量工作或许常处幕后,鲜少立于聚光灯下,却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千里长河锁蛟龙不可或缺的无声序章。它的荣光,深藏在每一次精准放样为后续工序赢得的宝贵时间中,蕴含在每一份可靠数据为项目规避的潜在风险里,最终镌刻在那些跨越山河、泽被后世的宏伟工程的坚实根基上。 选择了测量,便选择了与风雨同行,与砂石为伴,在经纬交错的网格间默默耕耘。但正如公司战略所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个人的职业坐标,正与这波澜壮阔的国家建设伟业紧密交织。我愿做一颗深深嵌入项目一线的、坚实可靠的控制点,用专业的知识、严谨的态度和探索的热情,为每一项工程的顺利推进精准导航。 我的青春坐标,已深深烙印在十二局发展的壮美画卷上,与这奔腾的江河,与这奋斗的热土,经纬交织,同频共振,在无声的丈量中,奏响属于建设者的铿锵乐章! |
|||||
【打印】【关闭】 |
|||||
上一条:
没有了
下一条:
企业文化理念宣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