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理念
|
|||||
|
|||||
当收到水电十二局的报到通知时,我正漫步在浙江衢州衢江的江边绿道上,江风掠过水面,带着熟悉的湿润气息—这是我从小长大的地方,也是刻在记忆里的“水”的模样。只是儿时还没想到,这份与水相关的缘分,会成为我职业旅程的起点。 水电十二局缘起新安江,是浙江水利水电建设的“老字号”,建设了浙江省内一座座家喻户晓、大有裨益的“江河能量厂”。水电十二局建功海内外,从新安江水电站到钱塘江流域治理,从浙江本地的水利水电工程到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工程,都有它的身影。它的发展轨迹里,藏着一代代水利人的坚守。而我作为衢州人,不光对“水”有着天然的亲近—衢州城依江而建,防洪、灌溉、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同时,在衢州,很早之前与水电十二局有着紧密的联系—小湖南镇水电站(当时保障着衢州乃至华东地区的用电)。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让我从小就明白,水利工程不只是冰冷的堤坝和管道,更是守护并保证万家灯火持续通明的“火种”。 在公司总部培训的日子,让我对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刻具体地了解,不再是宣传册上凝练的文字,而是渗透在日常的每一个细节。培训时领导精心地组织活动、无微不至地照顾,是公司人文最直接的体现;公司二楼展览馆里挂着的老照片墙,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简陋工地到如今的“拉哇”世界级水利工程,无声诉说着公司的底气;就连餐厅阿姨打饭时都会笑着说你好,那种把工作当事业、把同事当家人的氛围,让团结不再是抽象的口号。在这里待得越久,越能明白:企业文化从来不是刻意营造的样子,而是一代代水电十二局人把使命刻进骨子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自然生长出的精神气质! 入职后到达项目部,同事里有从东北来的技术员,为了赶工期连续六个月没回家;有在一线干了二三十年的老工程师,对每一处施工细节都“斤斤计较”;还有毕业一两年的年轻人,白天跟着师傅学实操,晚上抱着图纸啃规范。他们身上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却有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默契——水利工程周期长、见效慢,往往需要几代人接力,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汗水,为后人铺就基石。第一次去项目现场,站在山顶眺望,远处是连绵的高山,近处是正在作业的机械和工人。师傅指着山体上的危石裂缝修补痕迹说:“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要是不及时处理,汛期就可能出大麻烦。”无论是家乡的防洪堤,还是远方的水电站,水利人的工作核心从未改变——用专业和细致,把风险降到最低,把安全留给群众。这些都让我对水电十二局“诚信、担当、共赢、感恩”的企业精神有了更具体深刻地解读。现在的我,每天跟着师傅学习图纸内容、工程质量监督以及施工现场指挥。虽然还有很多一线现场专业知识需要补,还有很多实操技能需要练,但心里是踏实的。因为我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和家乡的防洪堤、水力发电站一样,都在守护和保证着什么。或许未来我会去更远的地方,参与更大的项目,但衢州衢江的水,会一直是我心里的“坐标”—它提醒我,水利人的根,永远在民生里;水利工程的意义,永远在守护中。 从衢州到水电十二局,从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懵懂认知到逐渐理解这份职业的重量,我慢慢明白:所谓成长,就是把家乡的记忆,变成前行的动力;把个人的理想,融入行业的使命。未来的路还长,但只要想到自己正在参与的工程,会像家乡的衢江一样,滋养土地、守护安宁,就觉得脚下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意义。水利人的征途,是江河湖海,更是人心所向。而我,才刚刚出发。 |
|||||
【打印】【关闭】 |
|||||
上一条:
没有了
下一条:
企业文化理念宣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