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企业理念

在加勒比海岸,书写成长与担当
来源:美洲区域总部/美洲公司 作者:吴科秀 时间:2025年8月4日 文字大小:【      

当我第一次穿上印着“中国电建”字样的工装,指尖触到布料上细密的纹路时,心里突然涌起一股奇妙的感觉——那是从学生到建设者的身份转换,是对未来的憧憬,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入职这段时间,在前辈的言传身教中,我对"水电人"这三个字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知。

当我正式投入工作后,让我最动容的是美洲区域的前辈的工作交接,她们把操作平台的每一个按钮功能,都拆解成清晰的步骤手把手教;遇到我因生疏犯的小错,从不是简单指出,而是先帮我理清症结,再笑着说“没事,别害怕犯错”。这份耐心与细心,像一束光,不仅帮我快速站稳了脚跟,更让初入职场的忐忑渐渐消散,心底涌生出对工作的满满热忱。

国内的工作告一段落,我即将启程前往巴巴多斯项目部。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踏出国门,行李箱里塞满的不仅是行囊,更有按捺不住的激动与一丝藏不住的紧张——怕语言卡壳、怕沟通不畅,脑海里反复预演着各种可能。三十多个小时的飞行,终于在引擎的轰鸣中落定。当脚步踏出机舱,巴巴多斯的空气瞬间裹了上来,温热里混着陌生植被的清香和家乡的干爽截然不同。举目望去,异国的建筑带着独特的风情,街道上的招牌、行人的语调和记忆里的一切都拉开了距离。站在机场的廊桥上,我深吸了一口气,这一刻突然清晰地意识到:我真的站在了美洲区域的土地上。接下来,要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用双手敲下职业生涯的第一行印记,在异国的山河间,写下属于自己的开篇。

初到巴巴多斯项目部,前辈们便带我们沉浸式感受了这片海岛的风情,而我们参与修复的道路,更是变成其中特别的风景——在加勒比海的阳光下,“中国电建”的印记格外鲜明。前辈们细致讲解了巴巴多斯道路修复项目的相关资料后,我们便被分配到不同岗位开始学习,我进入了综合部,初上岗时,最直观的感受是综合部的工作既“杂”且“重”。这里就像项目的“大管家”,小到办公用品申领、会议室排期,大到跨部门事务协调、后勤保障统筹,琐碎的日常里藏着对每个细节的责任。好在前辈们耐心带教,手把手教我处理各类文件;语言上我也不敢懈怠,随时记录常用表达。外出采购的路上,每当经过我们参与修复的路段,师傅总会细致地给我讲解相关情况。沿途,他还不断为我普及当地的交通知识和各类注意事项,耐心介绍我日后工作中会接触到的具体内容,帮我一一解答工作上的疑惑。

工作之余,项目组也常会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增进了解、拉近距离,团队的凝聚力也悄悄变强了。我主动参与团队的每一件小事,渐渐地我发现我能够更自信地表达观点,也能理解同事们的幽默与关切。项目部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尤其在我初来乍到时的笨拙中格外珍贵——同事们不厌其烦的解答,领导们细致入微的关怀,都让我深深感受到:纵然远隔重洋,这里仍是我坚实的后盾。

短短数日,初入职场时的青涩与迷茫,逐渐被一种内在的踏实感所取代。从最初面对工作的手忙脚乱到如今能独立部分的文件,看到前辈对我完成的文件表示赞许时,我第一次真切尝到了“学以致用”的甘甜。这甘甜并非仅属个人——当看到自己参与整理的数据被运用,当听到团队因共同克服困难而发出的爽朗笑声,我深刻体会到个体价值融入集体洪流的澎湃力量。这份工作,早已超越了简单谋生的意义。它让我明白,我们手中建造的,不仅是矗立于异国山河间的交通枢纽,更是中国电建力量在南美洲大陆播撒的光明种子,是“一带一路”宏伟倡议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注脚。每一方混凝土的浇筑,每一条道路的铺设,都承载着连接不同大陆、惠及当地民众的深远期许。

南美洲的骄阳炽烈,正如我们心中不灭的建设热情。我将以此刻为新的起点,在机器的轰鸣与图纸的叠影里,在异国他乡的每一寸土地上,继续书写属于水电人的青春篇章——那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更是中国建设者用汗水与智慧,在美洲大地上铭刻的无言丰碑。

【打印】【关闭】

上一条: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