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职工文苑

岭南雨幕
来源:基础设施公司 作者:李蔚梆 时间:2025年8月19日 文字大小:【      

广州的雨从不打招呼,一场接一场地落。每滴墨迹都洇开成珠江的涟漪,台风季的云像被揉皱的宣纸,灰白间透出靛青。广州的雨下得耐心,像煲一锅老火汤——文火慢炖,将整座城的脾性都熬得温润。

台风过境时的雨则带着龙舟竞渡般的力道。咸水歌的调子混着雨滴敲打骑楼的声响,像阿婆煲老火汤时文火慢炖的咕嘟声。台风季的雨更有脾气。它把珠江搅成浑黄的颜料盘,让荔枝湾涌的龙舟竞渡变成水面上的抽象画。西关老屋的木门被雨水浸湿,开合时发出嘎吱声,木头表面变得油亮。

这里的雨有记忆。记得中山纪念堂的琉璃瓦怎样将雨滴敲成古琴的韵律。雨落时,珠江变成一条流动的绸缎,货轮鸣笛声混着雨声,在雾气里荡开涟漪。老城区巷子口的木棉树被雨打落了一地红花,新城区高楼玻璃上的雨水却闪着光,老地方和新风景在这雨天里意外地搭配,传统与现代在此刻达成奇妙的和谐。

雨季最妙是黄昏。雨脚渐歇时,整座城浮起薄雾,广州塔在烟雨中时隐时现,如同褪色的工笔重彩。街边大排档支起塑料棚,蒸腾的啫啫煲香气混着水汽钻进鼻腔。老板用粤语吆喝"落雨大,水浸街",食客们就着雨声饮啖茶,看雨水在玻璃窗上蜿蜒成新的珠江地图。

行人撑伞走过时,雨滴打在伞骨上像敲小鼓,水珠蹦到石板路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转眼就没了影儿。潮湿的晚风裹挟着木棉花香与海鲜市场的咸腥,在巷弄里游走成看不见的绸带。便利店蒸笼腾起的热气与空调外机的冷凝水相遇,化作玻璃窗上蜿蜒的溪流。

雨幕中的城市像被按下慢放键。外卖小哥的雨衣泛起荧光,公交站台积水的倒影里霓虹灯晕染成色块,阿嬷蹲在屋檐下择菜的手势,与天边滚动的雷声保持着某种默契的节奏。当闪电劈开云层的瞬间,整座城都成了曝光过度的胶片。

广州的雨从不下完。它总在某个转角等你,当你在办公室里揉着酸痛的后颈,突然闻到窗外飘来的湿木棉香,那便是雨在提醒:这座城市永远保留着潮湿的诗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