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文苑
|
|||||
|
|||||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于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日历上“胜利日”三个字显得格外醒目,当1945年日本投降的历史记忆与2025年祖国繁荣强盛的现实画面相互映衬,这场阅兵盛典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深切缅怀、对民族精神的深情传承,更彰显了新时代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守护和平发展的坚定力量。 而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撑,恰与阅兵所展现的“自强自立、筑牢根基”精神一脉相通,共同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守土有责、创业有为”的强国华章。 阅兵式上,抗战老兵胸前的勋章与受伤的眼眸,铭刻着民族危难之际的浴血奋战;26 架战机绘就的 “80” 字样以及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的誓言,彰显着从 “武器不如人” 到 “科技自立自强” 的巨大跨越;徒步方队铿锵有力的步伐、“向右看齐” 时的高度协同一致,诠释着 “凝聚力就是战斗力” 的深刻真理;军事航天、网络空间、信息支援等新生作战力量的首次亮相,更是宣告我国对 “现实与虚拟疆域” 的全方位守护。这一切,都与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运行逻辑高度吻合。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 “稳定器”“压舱石”,肩负着调峰填谷、应急备用的战略使命。其安全防线的构建,恰似阅兵式上的 “立体防御体系”:既需要像徒步方队那样严格遵守规程、精准执行操作,杜绝任何操作失误;也需要如装备方队一般依靠技术创新,凭借智能化监测、数字化管控筑牢设备安全的屏障;更需要像新生作战力量一样进行前瞻性布局,针对地质风险、网络攻击、设备老化等潜在隐患,建立全维度、全周期的风险防控机制,确保电站在 “保障能源安全、促进‘双碳’目标实现” 中始终发挥关键作用。 作为松阳抽水蓄能电站的安全员,阅兵式中 “红蓝交错” 的意象让我深受触动:民兵方队的 “红色” 是基因传承,代表着安全工作必须坚守的底线思维与责任担当;维和部队的 “蓝色” 是沉稳担当,象征着安全管理需秉持的科学严谨与专业精神。 在日常工作中,“红色基因” 要求我们始终以 “零事故、零隐患” 为目标,如同抗战先辈守护家国一样守护电站的每一寸区域、每一台设备。从班前安全交底的 “精准传达”,到现场隐患排查的 “一丝不苟”,再到应急演练的 “实战模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倾注 “使命必达” 的决心。而 “蓝色担当” 则要求我们紧跟行业技术前沿,将阅兵式中展现的 “科技赋能” 理念融入安全管理。 天安门广场前 “1945” 与 “2025” 的时空对话,铺就了一条 “从历史走向未来” 的红色道路。这条道路,对于抽水蓄能行业而言,是从 “保障能源供应” 到 “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的跨越;对于安全岗位来说,则是从 “满足基础安全要求” 到 “实现本质安全提升” 的进阶。 作为新时代的安全员,我们既要铭记 “历史教训”。就像抗战历史警示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电站安全事故也警示我们 “松懈就会出事”,要始终保持对风险的敬畏之心;更要践行 “未来使命”,将阅兵式中展现的 “协同作战” 精神融入团队管理,推动安全责任从 “安全员独自承担” 转变为 “全员共同参与”,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安全防线的 “哨兵”。 阅兵式传递的精神,既是民族复兴的信念支撑,也是我们坚守安全岗位的行动指南。作为一名安全员,我将以史为鉴,把 “铭记历史、守护和平” 的情怀转化为 “坚守安全、护航发展” 的实践,以 “时时放心不下” 的责任感、“事事落实到位” 的执行力,筑牢电站安全防线,为国家能源安全与 “双碳” 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让 “安全之花” 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绚丽绽放。 |
|||||
【打印】【关闭】 |
|||||
上一条:
天安门前正步铿锵,水电报国初心滚烫
下一条:
与您同频,共赴荣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