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企业要闻

【人物通讯】从“小焊工”到“大悍将”之和钢板较劲的人生
来源:机电工程公司 作者:沈美娇 惠政 摄影作者:吴和标 时间:2024年11月21日 文字大小:【      

一把焊枪点亮人生

梦想,是每个人心中永不褪色的光。那么,有多少人实现了童年梦想呢?樊辉辉说:“如果能对小时候的自己说一句话,我会说:感谢小时候的梦想和坚持,让我有幸成为了现在的我。”

学生时代的樊辉辉,最喜欢踏着单车穿越小镇的石板路,来到郊外的一个水库边,那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之一。“辉辉,快过来看看这个!”朋友小李在水库闸门前向他招手。走近一看,原来几位电焊工叔叔正在安装新的钢制闸门。闪烁着明亮的白色或蓝白色,像怒放的烟花一样,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似乎有颗种子,轻轻地在樊辉辉心里落了进去。看着那些工人熟练地操作电焊机,变幻莫测的火花和融化开来的金属液,脸颊上流淌的汗水,反而激起了男孩莫名的好奇心。

中考结束后,面对未来的专业选择,樊辉辉选择了焊接专业。家人一听说焊接被称为“最不要脸”的工作,因为工作的时候要戴着面罩,脸上不蜕掉几层皮,眼睛不红痛几次就入不了这个“门”,坚决反对。但懵懂少年有着清晰的目标,毅然决然坚持选择,这一刻,数年前的种子开始悄悄萌芽。

学校教得很全面,制图、看图、气割、气焊、电焊,樊辉辉对焊接技术的奥秘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从扎实的理论基础到专业老师手把手带着实训操作,他始终保持积极求知的心态,每当看到自己亲手完成的焊接作品,强烈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把焊枪圆梦初心

2009年的夏天,告别了校园生活,因为专业对口,樊辉辉正式入职水电十二局金属结构厂。樊辉辉到现在还记得入职第一天,背着简陋帆布包,装着工作服和安全帽,望着厂区大门,走进车间的那个场景。

八月的阳光透过厂房的玻璃窗,洒在焊接车间的钢构件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空气中弥漫着金属加热后的炽热气息,耳边不时传来“哧啦哧啦”的焊接声和切割声,工人们不停忙碌着,从额头滴下豆大的汗珠,浸湿了衣襟。

“樊辉辉,手续办好了?”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樊辉辉回头,看到穿着蓝色焊接服,手中拿着一把大号焊枪的吴师傅。吴师傅是班组里的老行家,也是和樊辉辉签订师徒协议的师傅。

吴师傅上下打量着,脸上闪过一丝满意的神色。“小樊啊,听人资说,你在学校里学的是焊接专业,而且成绩还很不错!”吴师傅说道。

“还请多多指教,师傅,我也想知道自己学得到底怎么样。”樊辉辉一脸谦虚。吴师傅拍了拍樊辉辉的肩膀,笑着说:“好说好说,以后咱们就是师徒了,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

焊工的工作比较特殊,虽然在学校也上过实操,但和现场的区别还是有点大。刚开始的一个月,樊辉辉总觉得自己干啥啥不行,焊接的东西也总是差强人意。说起那段时间,樊辉辉还是满脸的愧疚,总觉得自己给同事们添了很多麻烦。

任何地方都不缺人,缺的是主动向上的好苗子。为了学习更多的焊接技能,他上班时间是师傅们的小跟班,下班后又留在车间拿废弃钢板继续练习。就这样,他手拿焊枪,不断地和钢板较劲,凭借刻苦努力和拼搏精神在一次次磨砺中“淬炼成钢”。

寒来暑往,焊花闪烁,身上无数个焊花“亲吻”的伤疤,让心里的那颗萌芽的种子慢慢长大,并开出了小小的花。

一把焊枪逐梦匠心

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努力,换来了樊辉辉焊接技术水平的快速进步。十余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樊辉辉不但可以独立完成各类型常见构件的焊接作业工作,也开始参与到更多、更大的项目中去。

如果自己的才华还撑不起梦想时,就应该静下来学习;如果自己的能力还驾驭不了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樊辉辉愈加明白不能只局限于现有的焊接技术,开始沉下心钻研技术,学习最新的知识,让自己的实践和理论同时进步。

如何改进工艺、创新技术,通过合理试验和论证,优化装配精度配合,合理控制焊接应力变形,防止相关焊接缺陷的发生,达到产品规范要求,提高产品质量,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不同的材料怎么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和工艺参数,才能达到最佳的焊接效果,他不断尝试新的材料组合,探索焊接的无限可能。一个又一个焊接难题反而让他找到新的乐趣。

生活的馈赠,如同春天的花朵,在经历寒冬的严酷考验后,总会竞相绽放。2020年,樊辉辉入选丽水市“何延根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并且荣获“绿谷工匠”“丽水市金蓝领”“丽水市首席技师”“浙江青年工匠”“浙江工匠”等荣誉。

2024年,樊辉辉带队参与天台抽水蓄能电站1000兆帕级高强钢的焊评工作。这是1000兆帕级高强钢在我国抽蓄领域的首次应用,也意味着这是一项极具技术难度的任务,对焊接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在实际操作中,樊辉辉亲自上阵,焊接工艺不仅满足了设计要求,还为后续1000兆帕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把焊枪奔赴未来

经过十余年的拼搏进取和不断成长,樊辉辉从一个“小焊工”成为了一名“大悍将”。

从独自前行到带领一群人走到一个人走不到的地方,这是樊辉辉对自己的新要求。去探知前进过程中那些阻碍要素以及每个人经历的技术卡壳点,然后去化解,增强团队主动向前的力量,点燃每个人内在的驱动力。

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在樊辉辉的榜样作用下,铆焊一班陆续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王占红和关石明,前者2021年参加“第一届丽水技能大赛”获焊工项目三等奖,被授予“丽水市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后者参加2024年浙江省电焊工安全技能竞赛并获奖,班组的骄傲越来越多。

“这只是开始,我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前进道路上,困难和挑战总会不断出现,但我相信铆焊一班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本领。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我们班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独当一面,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樊辉辉憧憬道。

人生漫长,晴雨无论,因为心怀热爱,即使前方的道路一路崎岖,樊辉辉始终坚信,他们都将勇往直前,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属于自己的荣誉。

【责任编辑:韩佳福】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