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态
|
|||||
|
|||||
7月12日,在河南鲁山抽蓄电站上水库工程高边坡施工区域,大疆农用无人机往返穿梭不停,将满载负荷混凝土的吊篮精准投送至上百米外的施工作业面。这一先进科技设备的引入,成功解除传统人工扛运混凝土效率低、成本高的施工难题,打破常规思维,挑战新的施工方法。 河南鲁山抽蓄电站上水库工程水平兼垂直位移测点标墩的建立,为后期安全监测提供保障。然而,在工期紧张、精准度要求高的情况下,河南正处于高温季节,对于施工来讲,更是难度加大。鲁山项目地势险峻,现场施工作业面无施工便道,传统人工扛运不仅浪费时间和体力,且存在滑落等安全隐患。在无人机投运前,平均一名工人单趟往返运输混凝土量不足60斤,完成一座水平兼垂直位移测点标墩需要C25混凝土1立方米,人工仅仅扛运材料需要往返67余次,施工效率难以满足工期要求,无人机每次运输最大重量100千克,大大提高施工进度。 “山高林茂,杂草丛生,没有一条便道可以通行,完全靠背扛水泥、砂子等材料,这样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施工效率也比较低,每天最多完成一座水平兼垂直位移测点标墩。现在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三天任务量。”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介绍。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无人机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施工应用逐渐普及。无人机施工方案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的准确性。 目前,鲁山项目水平兼垂直位移测点标墩施工作业正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项目部表示,项目部将会以此为起点,大胆创新思维,解决施工难题,同时,坚持技术与效益同步发展的理念。 |
|||||
【打印】【关闭】 |
|||||
上一条:
没有了
下一条:
公司所属各单位召开2025年新员工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