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企业要闻

穿山越岭蓄势能 披荆斩棘终圆梦
——记国网新源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7号隧道贯通
来源:第二工程公司 作者:陈威 摄影作者:陈威 时间:2025年7月29日 文字大小:【      

日前,随着最后一炮的启爆,国网新源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7号隧道顺利贯通。

彩旗招展,礼炮齐鸣!现场传来阵阵欢呼,掌声雷动,庆祝这条全长512米的地下长龙“牵手”成功。

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建成后,将有效增强江西电网调节能力,提高系统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对江西加快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攻坚克难,突破地质“拦路虎”

在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过程中,上水库7号隧道施工难度大、技术挑战高,是关键性节点工程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遭遇了高地温、通风困难等重点难题。

7号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围岩情况复杂多变,泥岩遍布、断层交错,地下水丰富。在掌子面处于不稳定状态时,项目部果断采取堆渣反压方式临时稳定掌子面,后续进行小导管灌浆固结,对于拱顶掉渣产生的空洞采用了预留管道回填混凝土,待掌子面固结、回填相对稳定后施作临时导向墙开始连续超前管棚施做,待管棚支护完成后退去反压渣料同时加密支撑钢架,一榀一支护,一步步艰难前行。

面对严峻挑战,水电十二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组织、精心施工,组建专业技术攻关团队,广泛应用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和装备,实现了对复杂地质条件的精准预判和有效应对,严格执行“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过程管控,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和进度。

“一步一脚印,万里长征路”。项目建设者发扬“铁军精神”,不畏艰险,日夜奋战,最终啃下这块“硬骨头”,完成了电站建设的重要一环。

精益求精,筑牢质量防线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是项目建设团队始终坚守的理念。在7号隧道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建立了“全员参与、全过程管控、全方位覆盖”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材料进场到每一道工序施工,都实行“零容忍”的质量标准。

在原材料方面,项目部严格执行进场检验制度,对钢筋、锚杆、导管、混凝土等关键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过程中,推行“样板引路”制度,每个分项工程先做样板段,经验收达标后再全面铺开;同时,项目部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如智慧工地平台、混凝土强度实时监测系统等,实现质量问题早发现、早整改。

走进7号隧道的施工现场,“质量终身追责”“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零缺陷”的标语随处可见,这不仅是警示,更是江西奉新项目部对每一道工序的承诺。通过构建“事前预防、事中严控、事后追溯”的全周期质量防控体系,项目部将质量意识深植于钢筋水泥之间,用责任与匠心浇筑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工程。

从7号隧洞的图纸审核到材料抽检,从工序把控到验收管控,一道道坚实的质量防线,江西奉新项目部将“百年工程”的承诺融入每一方混凝土、每一根钢筋。

绿色施工,践行环保责任

在追求工程进度与质量的同时,江西奉新项目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施工原则贯穿全过程。

在7号隧道的施工现场,项目部设置了封闭式围挡,配备雾炮机、扬尘在线监测仪,严控施工扬尘;建立污水处理设备,实现施工废水循环利用;对建筑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回收率达100%;周边绿化区域采用原生植被移植、生态护坡等环保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现场,项目部采用低噪声设备,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免夜间施工扰民;在施工区域设置隔声屏障,将噪声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保障周边村民生活安宁。此外,项目部定期组织绿色施工培训,张贴环保宣传标语,让每一位施工人员都树立“绿色施工、人人有责”的理念,从细节做起,共同守护生态环境。

如今,走进7号隧道的施工现场,机器嘈杂而有序,绿色围挡内草木点缀,一幅“施工与环保同行”的画卷徐徐展开。

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上水库7号隧道的贯通,不仅实现了空间上的连接,更成为希望与发展的纽带。

未来,建设者们将继续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为增强江西省电网调节能力,提高系统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加快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绘就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周磊】

【打印】【关闭】

上一条: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