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闻
|
|||||
|
|||||
日前,伴随一声响亮的爆破声响彻山谷,水电十二局承建的新疆霍尔古吐水电站引水隧洞精准贯通。 经测量,贯通误差控制在3厘米以内,远优于规范要求的10厘米标准,实现了“零偏差”精准对接。 地质迷局:智慧较量,巧胜复杂围岩 霍尔古吐水电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四五”重点水电开发项目,也是目前新疆最长的发电引水隧洞。水电十二局主要承担10.865千米引水隧洞等建设任务。 要让这条隧洞穿越地质复杂的天山腹地,项目部面临巨大挑战:隧洞最大埋深达760米,穿越多条断层破碎带,Ⅳ类围岩占比达40%,围岩裂隙发育,不利结构面多,完整性差。部分原本相对更稳定的Ⅲ类围岩段由于不利结构面造成掉块、塌方,也需加强支护。 “在如此恶劣的地质条件下施工,就像在豆腐里打洞。”项目经理如是说道。 4号、5号支洞控制的主洞段在掘进过程中尤为艰难,项目部在建设这条关键段时,面临多条富水破碎带及多处渗水挑战,单点最大涌水量达每小时80立方米,泥浆裹挟着碎石不断涌入作业面,严重阻碍掘进并威胁围岩稳定。 对此,项目部火速制定“分区引流+集中抽排+强化支护”的组合攻坚方案:在每个涌水点周边精准布设3-5个直径50毫米的排水孔,通过排水管将分散水流有序引入主排水沟,实现“变乱流为顺流”;同时紧急增调设备,将抽水机总数提升至28台,构建“掌子面即时抽排→支洞集水坑中转→洞外沉淀池净化”的三级排水系统,确保高效程序化抽排,作业面无积水。 在排水作业同步推进的基础上,对持续渗水点实施针对性加密支护:将钢拱架间距由常规1.2米缩小至0.8米,并增设长度4.5米的随机锚杆,通过“钢拱架+锚杆+挂网喷混”的立体加固体系,快速形成围岩支撑力。 这套组合拳精准发力,成功遏制了围岩变形,为后续安全掘进扫清“拦路虎”,更牢牢稳住了这一关键段的施工进度! 科技赋能:安质为先,铸造施工精品 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项目部坚持以科技为刃,破解施工难题。为精准把控围岩的动态变化,项目团队引入了地质雷达等先进探测技术,实施超前地质预报,为动态调整施工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光面爆破作业期间,技术团队深耕参数优化,反复试验确定最优炮孔布置、装药量及起爆方式,现场采用全站仪定位放样,确保炮孔角度误差不超过0.5度,装药精度控制在±50克以内。 “这套精细化施工模式使爆破效果显著提升,半孔率达到95%以上,单循环作业时间缩短至9小时。”项目副总工程师介绍道。 为提高不良地质段应急处置能力,项目部推广应用预制拼装式钢拱架组合支护施工工艺。通过提前预制分节拱架,采用连接板及螺栓快速连接、锁脚锚杆固定,配合挂网分层喷混技术,实现对围岩的快速封闭和加固,有效控制了围岩开挖后的变形,降低了安全风险,同时规范了不良地质段处理步骤,始终保持着Ⅲ类围岩每月平均180米、Ⅳ类围岩每月平均110米的掘进速度,为高效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站在贯通后的隧洞里,项目安全总监感慨万千:“这条隧洞凝结了上千名建设者的心血,每一米都写满了奋斗的故事。” 从最初的地质勘探到最后的精准贯通,项目部累计完成光面爆破3300余次,架设钢拱架4320余榀,这些数字背后,无不是电建人对工程质量的极致追求。 在隧洞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攻克技术难关,获多项创新工法及实用新型专利,有力支撑工程推进,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 民生画卷:关怀在行,展现央企担当 霍尔古吐项目在开展工程建设时,与当地牧民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积极为大家提供帮助,担负起了央企的社会责任。 “阿达西(朋友),要不是你们,我们这几天真要饿肚子了!”当地牧民巴特尔握着项目部人员的手,眼里闪着泪光。 2024年,当地突降暴雪,积雪深达半米,彻底阻断了牧区的物资供应。得知附近牧民断炊的消息后,项目部立即敞开食堂大门,热腾腾的抓饭、刚出炉的包子,让受困的牧民们吃上了连日来最踏实的一顿饭。 “这哪是简单的饭菜,”老牧民其木格捧着奶茶说,“这是救命的恩情啊!” 连续一周,项目食堂成了牧民们的“暖心驿站”。 50多岁的徐红厂也是本地牧民,家庭困难的他三年前来到隧洞工地当开挖工。工友们都佩服这个“老黄牛”——上班时他冲在最前,休息时总让年轻人先吃饭。 每天看着隧洞一天天延伸,他憨厚地笑了:“这把年纪还能为家乡出份力,值了!” 霍尔古吐项目不仅助力当地牧民生产生活,还高度重视生态保护。 施工期间,项目部严格执行“三到位”原则:人员配备到位,设置6名专职防火安全员24小时轮值;设备投入到位,配备30台灭火器及2辆水车随时待命;管理落实到位,建立作业区全封闭管理、动火作业审批等制度。特别是在高火险期,主动与林场合作,开展联合巡护行动,及时清理施工沿线枯枝落叶等易燃物,确保了工程区域零火情,以实际行动守护了天山生态安全。项目部因防火工作成效显著,获得了当地林业部门颁发的“防火尽显风采,担当护航林草”锦旗。 霍尔古吐项目的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项目优先选用当地企业提供的建材,有效带动了周边建材厂商的生产规模扩大;工程运输需求激活了县域物流产业链,多家运输公司新增重型卡车投入运营。隧洞贯通后,稳定的供水将助力下游灌区发展高标准农田,并且清洁水电输出可为工业园区提供能源保障,吸引了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逐步形成“以水兴产、以电促工”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巍巍天山脚下,开都河奔涌腾跃。 水电十二局建设者们怀揣“敢叫高山低头、敢令河水让路”的壮志豪情,书写了一卷劈山凿岩、热血浇筑的壮丽诗篇。 群山正默然伫立,隧洞亦静静相守——这条蛰伏于地层深处的“长龙”,将承载着建设者们的赤子初心与滚烫梦想,在不远的将来,见证奔涌江水蜕变为清洁电能的璀璨瞬间。
超前地质预报 【责任编辑:周磊】 |
|||||
【打印】【关闭】 |
|||||
上一条:
股份公司宣布水电十二局总会计师调整决定
下一条:
水电十二局获三项软件著作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