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闻
|
|||||
|
|||||
当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五优”项目部的牌匾悬挂于荣誉墙上时,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工程项目部现场的建设者们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难掩激动之情。 这份荣誉凝聚了百余个日夜的奋战,见证了八百余名建设者在崇山峻岭间不断应对风险、排查隐患的艰苦过程,更是对“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理念的扎实践行。 对标国网靶心:在“施工禁区”立起安全标杆 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的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年抽水量16亿千瓦时。 自2024年5月6日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开工以来,上水库导流隧洞于3月24日实现贯通;7#施工支洞于7月18日实现贯通。作为国网的重点建设工程,江西奉新项目部从项目启动就锚定“五优”标准,将具体指标转化为“硬碰硬”的行动清单。 在爆破作业中,项目部严格实行爆破作业双重监督机制,推进标准化流程,落实持证上岗的同时满足国网公司安全管理对施工作业票、站班会等管理要求,实现“有作业必有监护”,有效规范人员行为,减少违章,实现“让安全看得见,让规范成习惯”的新常态。 面对人员能力与意识短板、安全管控效能不足的问题,项目部实施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依托“定格、定人、定责”原则,按施工区域动态配置网格员,通过人机料法环“二维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管控,提高日常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效率,同时推动管理人员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项目部通过系统化流程化管理,有效提升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为复杂环境下的高风险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续工程建设持续高效推进提供了可靠保障。 科技赋能提质:用智慧守护安全标准 项目部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在安全管理中的驱动作用,全面提升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水平。通过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感应等系统的综合应用,不仅有效降低现场作业风险,也为传统水电工程注入现代科技活力。 项目施工区域的配电箱、灭火器采用电子化巡检模式。针对配电箱、灭火器分布广、区域分散等特点,项目部推广试行电子化巡检技术,由后台统一管理数据。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现场临时用电、消防安全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标准化水平,有效降低现场安全风险与人工巡检成本。 钢筋加工厂采用数控机床,全自动化加工生产钢筋、拱架等,并配备紧急停止按钮、自动报警等紧急装置,通过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干预,降低机械伤害和误操作风险。自动化设备减少了人工直接接触运转部件的频率,能从源头降低机械挤压、切割等伤害,以及人工误操作导致的安全事故,尤其适合钢筋加工中涉及弯曲、焊接、切割等高危环节。 此外,项目部还在重要施工区域和高风险出入口部署太阳能红外感应语音提示系统,能够在人员进入安全通道入口时自动触发语音提示,相比传统静态警示牌,可主动吸引人员的注意力,强化安全提醒效果,减少因疏忽导致的安全隐患。 通过一系列科技应用,项目部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大幅提升安全管理的效率和可靠性。 创新引领增效:铸就安全生产坚实防线 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技术革新、管理模式优化以及新型材料与工艺的应用,为高质量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库岸公路边坡等施工多为高空作业,传统钢模板重、易致工人疲劳,增加坠落风险,且边坡地形复杂,模板的稳定性关乎施工安全与质量。若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位移、变形或坍塌,可能对下方施工人员造成严重伤害。项目部用塑钢模板替代木模板,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坍塌风险;创新用丝杆下拉、钢管配重等组合方式加固,抵抗混凝土浇筑时的浮力和侧向力,防止模板移位、上浮或爆模,保障施工安全。 项目部砂石加工及混凝土场地配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设备远程监控等;设智能扬尘监测系统,控制洒水频次并接入拌合站系统,实时处理。场地道路硬化,料仓设隔墙,成品仓用全封闭彩钢瓦,仓内配喷淋控尘。项目部初期精密规划砂石系统,设防护设施,采用全封闭一体化管理,配道闸、监控等系统。该系统借技术与管理升级,减隐患、保安全,全封闭车间降尘,废水处理系统实现回用;通过集约化布局等,优化骨料质量与资源利用率,年增效益约 80 万。 “五优”评选筹备期间,项目部迅速部署,全员投入资料整理与现场管控,以高标准通过初审与“四不两直”突击检查,最终凭借扎实的管理和动人的汇报赢得荣誉。 “这份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在群山深处,奉新抽水蓄能项目部以百余日的切实行动印证:唯有将安全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方能攻克各类风险挑战,筑牢工程基石。荣获“五优”不是终点,而是项目部向国家电网递交的一份合格答卷,更是其在抽水蓄能建设浪潮中践行使命、勇于担当的新起点。
|
|||||
【打印】【关闭】 |
|||||
下一条: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