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企业要闻

【工程通讯】碧水润红土 匠心启新篇
——井冈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完工验收
来源:基础设施公司 作者:孟雨露 李翎 摄影作者:李翎 时间:2025年9月12日 文字大小:【      

巍巍井冈,千峰叠翠,万木竞秀;潺潺牛吼,碧波蜿蜒,润泽苍生。

在井冈山这片承载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牛吼江曾见证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也承载着当地百姓对宜居水环境的殷切期盼。如今,随着井冈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工程顺利通过完工验收,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乡村画卷在红土大地上徐徐展开。

井冈山项目以水系为脉络、以民生为根本、以振兴为目标,不仅破解了流域水资源配置难题,更为红色圣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水美乡村建设提供了“井冈山样本”。

蓝图绘精品 匠心雕琢标杆工程

治水先治脉,谋事先谋局。井冈山市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工程项目位于井冈山市牛吼江流域干流及其支流,主要工程内容为水系连通2处,河道清障43处,清淤疏浚总河长30.486千米,拦(跨)河建筑物:共18座,其中重建水陂1座,拆除重建水陂2座,景观改造水陂3座;新建机耕桥2座,拆除重建机耕桥3座,加固人行桥5座,加固拦河闸2座,岸坡整治长55.351千米,扩建、新建绿道约23公里。

自启动之初,项目部便以“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品质为先”为核心原则,将工程建设与区域水文特征、乡村发展需求、生态保护要求深度融合,为项目高质量推进筑牢根基。    

在规划设计环节,项目团队深入牛吼江流域干流及支流沿线村落,实地勘察水文地质条件,走访调研村民生产生活需求,最终确立“以水系连通为纽带,以防洪安全为底线,以生态景观为特色”的建设思路。不同于传统水利工程的单一功能定位,项目部创新性构建“防洪+排涝+绿化+景观+休闲”的多功能体系:通过水系连通工程实现流域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依托河道清淤疏浚与岸坡整治,恢复河道行洪能力,完善拿山河防洪排涝体系;结合绿道建设与景观人文打造,将水利工程与乡村风貌有机融合,让“治水”与“美村”同步推进。

针对乡村交通通行需求,通过新建、改建跨河桥梁,打通乡村交通“微循环”,有效解决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系连通,项目部通过修建闸坝、疏通支流,构建“干流贯通、支流相连、库塘互补”的水系网络,提升流域水资源调度效率。

项目团队采用生态格网、植草混凝土、乡土植物护坡等生态化技术,完成55.351千米岸坡整治,既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升岸坡生态韧性,也保障岸坡工程质量稳固。同时通过在流域上游种植水源涵养林,在河岸两侧布设截污管网,从流域源头减少污染,持续提升水体自净能力。

安全筑底线 绿色施工润养红土

安全是工程的生命线,环保是发展的底色。

为确保施工安全,实现“施工零事故”目标,项目部持续开展安全培训教育,确保每位进场工人均能熟练掌握基础安全知识。同时,项目部定期组织安全技术交底,针对桥梁吊装、河道清淤、临时用电等高危作业,逐一明确操作规范与风险防控要点,并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及安全告知书,实现“人人有责、岗岗有为”。

项目部不断完善安全会议制度与应急管理机制,及时总结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动态调整工作重点,持续强化现场安全检查力度,采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与综合大检查相结合”的模式,重点排查临边防护设置及机械设备运行状况。针对夏季高温天气,项目部进一步加强对生活区及施工区域临时用电的管理与管控,严格执行“三级配送、二级保护”制度,确保用电安全始终处于可控范围。

井冈山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红色记忆,绝不能因施工而破坏。项目部始终秉持“绿色施工、资源节约”理念,在节地、节材、资源循环利用上出实招。

项目团队通过优化施工布局,对临时设施实行“循环利用”,临时占地时优先选用荒地、废地,避免占用农田,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原地形地貌。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就地取材”原则,优先选用井冈山本地砂石、水泥等材料,减少材料运输能耗。推广工具化防护设施,临边防护、移动灯具、移动配电箱等均采用“一次性投入、重复使用”模式。针对施工弃渣实行“分类处置、资源化利用”,将符合要求的弃渣用于堤防回填、步道铺设,其余弃渣运至指定渣场,按“先挡后弃”原则堆放并覆土绿化,实现“变废为宝、生态修复”双重效益。

碧水映民生 赋能乡村振兴新图景

治水为民生,成效看百姓。井冈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最终目标,是让工程成果惠及百姓、助力振兴。  

项目部结合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风貌塑造,扩建、新建绿道约23公里,推动“治水”与“美村”同步推进,串联红色遗址、古村落、田园风光等关键节点,打造“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生态景观带,使水系成为传承红色文化、展现乡村风情的“流动载体”,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与乡村风貌的有机融合。

随着项目正式通过完工验收,其“防洪、生态、景观、经济”效益逐步显现,为井冈山乡村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防洪安全网更牢固,百姓生活更安心。项目建成后,拿山河防洪排涝体系得到全面完善,牛吼江流域干流及支流的行洪能力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更优美,乡村风貌更宜居。通过水系连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等工程,流域内水体质量显著提升,地表水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形成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景观。

文旅融合更紧密,乡村振兴更有力。项目将水系治理与红色文化、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了“牛吼江红色生态廊道”,串联起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茅坪八角楼、毛泽东同志旧居等红色景点,使得古村落、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旅游资源深度融合。

井冈山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项目的成功实践表明,唯有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借助科学规划、精细建设来推动水利工程的实施,才能真正使“水”化为乡村振兴的“活水源泉”,令“美”成为乡村发展的“鲜明底色”。

碧水东流,初心不改;红土新篇,未来可期。站在新的起点上,井冈山项目将进一步加强水系长效维护,持续完善配套设施,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让“碧水润红土”的美景永驻,让“水美乡村”的红利持续释放,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画卷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