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闻
|
|||||
|
|||||
滩涂之上,潮汐之间,一排排光伏板逐光而列;蔚蓝海上,风电机组御风而动;高原山麓,光电矩阵与农牧业相映成趣……这是一幅绿色能源的多维画卷,更是水电十二局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生动实践。 如今,在中国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上,由水电十二局建设的新能源项目正持续输出清洁电力,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注入强劲的央企力量,书写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近日,水电十二局凭借过硬的综合实力和突出的技术优势,成功中标和田县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EPC设计施工总承包),标志着水电十二局顺利进入光伏治沙领域,为进一步提升水电十二局新能源业务品牌影响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向海而兴,技术破局“追光之路” 我国海上风能、光能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对保障能源安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以及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电十二局积极抢抓战略机遇,深入布局海上光伏、海上风电业务,先后承建了中国最大潮间带光伏发电项目——浙江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中国首个高风速海域海上光伏项目——福建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等一大批标志性工程,并以技术创新破局,在海上光伏、风电领域塑造了行业领先优势。 面朝大海,追光逐日。水电十二局承建的浙江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高塘岛乡,占地面积4516亩,总装机容量达300兆瓦。电站建设过程中使用工程桩10万余根,光伏板60万余块,需要解决把40多万吨物资运进滩涂和把10万余根工程桩打进5.5米深的淤泥等重重困难,施工难度极大,且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 面对潮汐频繁、软基深厚等技术难题,在浙江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建设过程中,水电十二局项目团队独创了潮间带滩涂光伏电站无围堰全天候管桩综合运输技术,创新研制了滩涂区域箱变专用起重设备,自主研发了海上栈桥专用吊装设备,依托项目取得的“潮间带复杂环境下300兆瓦滩涂光伏电站全天候高效施工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取得的科技成果《潮间带复杂环境下滩涂光伏电站全天候高效施工关键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荣获2023年度中国质量技术优秀奖,并累计取得专利18项、工法6项,为滩涂光伏项目施工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施工方案,填补了国内滩涂光伏项目建设的技术和经验空白。 水电十二局承建的福建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位于福建省东山县杏陈镇、前楼镇海域,用海面积3048亩,总装机容量180兆瓦,配套建设一座110千伏陆上升压站和18兆瓦/36兆瓦时的储能系统。项目所在地区年平均风速每秒5.2米,最大风速超过每秒48米,台风、潮汐等复杂海况对光伏设备稳定性和施工技术提出了极高要求。 针对高风速海域海上光伏项目施工难题,水电十二局项目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多桩+斜撑”整体支架结构和抗台风型基础设计,设计半日潮高风速海域“K”型光伏支架安装随动平台,成功攻克了强风浪冲击和潮汐带安装难题,进一步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为同类海域光伏开发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路径和经验。 为促进海域资源高效利用,水电十二局项目团队在福建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还首创了海上光伏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模式,实现了不同用海活动之间的功能互补,拓展了海域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相结合,实现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一片海域,双重产出”,推动了海域使用从“平面”到“立体”的转变,为当地渔民创造了新的增收渠道,创造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生动实践。 在海上风电领域,水电十二局承建了华电浙江玉环海上风电钢管桩制造项目,拥有海工装备制造基地,能够制造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超长钢管桩等各类海工装备,具有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多元融合,点亮致富“金山银山” 水电十二局秉持“建好一项工程,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方环境,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在建设好工程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绿色能源点亮“金山银山”,为促进乡村振兴和推动项目属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能。 水电十二局承建的四川凉山盐源牦牛坪光伏发电项目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位于四川省南部的凉山州盐源县棉桠镇和白乌镇山地区域,光伏场区占地面积共计2万余亩,装机直流侧容量总计747.07兆瓦,交流侧容量总计680兆瓦,平均海拔3300米,最高海拔达3800米。项目采用“牧光互补”“农光互补”立体开发模式,光伏板有效减少草地水分蒸发,让板间植被生长反哺牧场,形成“发电、养殖、固土”循环,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养、板间生态”的立体利用,让“绿色能源”与“绿水青山”共生共荣。 项目建设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火车头”。在牦牛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创建首个高海拔光伏项目工地学校,在施工过程中传授一些基本的光伏知识和施工技能,进一步提升当地工人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在项目建设期间,累计带动当地就业1200余人次,联合属地政府将当地牧民群众培养成光伏组件安装熟练工230余名,帮助牧民群众增收580余万元,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推动盐源从“资源输出地”向“产业高地”转型。 牦牛坪光伏发电项目采用615Wp单晶双玻双面高效光伏组件,每块光伏组件在首年即可高效产出约1000度清洁能源,贡献约300元发电收入,宛如一页页高原“阳光存折”。项目建成投运后,年均发电量可达11.3亿千瓦时,每年能够节约标准煤约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3万吨,能够显著优化区域能源结构,更好守护高原的蓝天净土。 水电十二局承建的云南大理市祥云县雄里坡100兆瓦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普淜镇,是云南省大理州首批开工的“保供给、促投资”新能源项目之一,对祥云县增加电力电量和发电收益、做好电力供给保障、降低碳排放量具有重要意义。 祥云光伏项目所在的普淜镇地处大理州、楚雄州交界处,距离普淜镇政府35公里,距祥云县城95公里。光伏区旁边的么的乍村民小组是普淜镇最偏远的民族村组,该村地形地貌复杂,自然条件恶劣,居住较为分散,曾是深度贫困的自然村组。村名“么的乍”在当地语言中意为“什么也没有”。 在祥云光伏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在人员安排上实行全员属地化,每天雇用么的乍村民,从事光伏区的绿化、除草、厨师、劳务等工作,属地化的管理让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愿望。项目部在了解到进村道路因狭窄造成会车难等实际情况后,第一时间对道路进行拓宽并设置多个会车点。村民们纷纷感谢:“项目部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 2023年7月30日,祥云雄里坡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举目回望,同一片地,同一座山,曾经坑坑洼洼的道路修整一新,曾经光秃秃的山地长出新绿,一条由“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崭新大道由此开辟。 水电十二局承建的湖北监利20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创新采用“水上发电、水下养鱼”模式,使水产养殖与光伏发电协同发展,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40%,年增加产值超千万元。而云南楚雄10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则在光伏板下规模化种植三七等药材,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形成“发电收益+农业增收”的可持续模式。 精益求精,匠心铸就“绿色丰碑” 从东南沿海的海上光伏,到先行先试的储能项目;从华中丘陵的农光互补,到分布式屋顶的零星火花……水电十二局的绿色足迹遍布全国,以拳拳匠心铸造了一座座精品工程。 广西田东农光互补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地势复杂、山坡陡峭,最大坡度达七十度,施工难度极大。水电十二局项目团队基于原始地貌最小扰动原则,创新提出了山地地形自下而上顺序布置双轨、单轨、小型索道等运输方式,特殊地形部位采用无人机运输光伏组件的综合运输方案,研制了新型单轨运输结构,保证了安全,提高了效率。自主研发了光伏支架锚筋柱自密实混凝土基础结构,采用无人机、地泵相结合的浇筑施工方案,解决了陡坡山地光伏支架基础施工技术难题。依托项目取得的“大起伏陡峭山地大型光伏发电场施工关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浙江温州平阳鳌江60兆瓦光伏项目,面对坡陡落差大的地形地势带来的严峻挑战,水电十二局项目团队采用无人机与单轨运输机运输物料,成功解决了陡峭地形下的运输难题;采用柔性支架与固定支架相结合的布局方案,有效缩减了光伏组件的占地面积;利用倾斜摄影技术构建三维模型,为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风电领域,水电十二局承建的唐河九龙风电项目(续建)主体工程 Ⅱ 标段施工项目是国内首例使用超高混塔方案的风电项目,采用不同规格风电机组混布的方案,能够显著提升发电效率,更好适应复杂地形。承建的宜兴徐舍分布式风电EPC总承包项目是华润集团立项的第二个风电EPC项目,也是华润华东大区第一个分散式风电EPC项目,能够促进区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承建的河南临颍100兆瓦风电项目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共安装40台单机容量为2.5兆瓦的风机,并新建一座110千伏升压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科学组织、精准把控、攻坚克难,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节点目标,数次收到业主感谢信表扬。 在分布式光伏方面,水电十二局承建的山东青岛特钢厂屋顶23兆瓦光伏工程是当时国内最大自发自用平价上网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承建的江苏盐城光海一期29.3兆瓦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29.3兆瓦,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园区顶端的空间资源进行太阳能发电,还可以对厂房屋顶起到隔热、防潮、保温效果,进一步降低园区用电成本,形成经济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良性互动。承建的浙江临海头门港屋顶10.64兆瓦分布式光伏项目总安装容量10.64兆瓦,项目团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依托大数据看板实时追踪关键节点偏差,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和物资调配策略,推动项目履约跑出“加速度”,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紧急工期管理范式。 水电十二局承建的浙江龙泉磷酸铁锂储能示范项目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是全球首套原位固态化固态电池电网侧大规模储能电站,也是浙江省“十四五”新型网侧储能示范项目,占地面积约40亩,本期建设规模100兆瓦功率/200 兆瓦时容量,运行后年发电量预计可达6000万度,将大幅提升华东大电网的保障能力,为浙西南地区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运行提供坚实保障。本储能电站采用的280Ah半固态储能电池,具备高安全、长寿命等特点,项目一期于2024年6月全容量并网。 水电十二局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将BIM、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应用于新能源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和运营管理水平。自主研发的涵盖智能建造、智慧工地和数字业务系统的数智建造综合管理平台,可以为新能源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管理。在工程运维数字化方面,成功开发了光伏阵列监视分析、风机组监视分析、升压站监测、智慧新能源运维、无人机巡检等数字化系统,能够实现“智慧管控、智慧运营、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目标。 山海为卷,奋斗作笔。作为中国电建集团旗下最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子企业之一,水电十二局在服务国家“双碳”目标的伟大实践中,一路挥毫泼墨、砥砺奋进,先后承建新能源项目110余个,总装机容量超过1600万千瓦,其中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均超过800万千瓦,形成了光伏、风电、潮汐、储能、制氢等多业态协同发展的格局,在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践中,探索出可复制的“山海模式”。 滩涂之上,是电光如织;碧海之间,是风电机枢;青山脚下,是光农交融。从滩涂追光到海上御风,从技术破冰到多元共赢,水电十二局正以创新之笔、实干之墨,在山河湖海之间,写下践行“双碳”目标的生动答卷,为国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持续贡献力量。
大唐浙江象山长大涂滩涂光伏项目
福建东山杏陈180兆瓦海上光伏电站项目
四川凉山盐源牦牛坪光伏发电项目
广西田东农光互补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
湖北监利20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
华润新能源唐河九龙风电项目(续建)主体工程 II 标段施工
山东青岛特钢厂屋顶23兆瓦光伏工程
云南大理市祥云县雄里坡100兆瓦复合型光伏发电项目
浙江龙泉磷酸铁锂储能示范项目
浙江温州平阳鳌江60兆瓦光伏项目 |
|||||
【打印】【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