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要闻
|
|||||
|
|||||
在水电工程建设的战场上,有这样一位“钢铁裁缝”:手握焊枪二十二载,在弧光闪烁与焊花飞溅间,将一块块冰冷的钢铁焊接成一个个坚实的工程部件;从一名普通学徒成长为行业顶尖的焊接专家,从专注自身技艺提升到引领团队攻克技术难关、培育技能新人。他,就是机电工程公司金属结构厂技术质量办主任、焊接培训教练、焊接高级技师、公司焊接首席技师、丽水市技术能手、省部属企事业工会能工巧匠、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拔尖技能人才”——何延根。 初心如炬,在勤学苦练中夯实根基 2002年7月,刚走出校园的何延根怀揣着对技术的热爱,加入中国水电十二局,成为一名焊接学徒工。初入行业,艰苦的工作环境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飞溅的焊花容易烫伤皮肤,刺鼻的烟尘让人呼吸难受,长时间保持下蹲姿势操作更是对体力的极大考验。但何延根没有丝毫退缩,“别人能做好的,我一定也能,而且要做得更好”,这句朴实的话成了他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白天,他紧紧跟在老师傅身后,眼睛死死盯着焊接的每一个细节,从焊接角度的调整到电流、电压的控制,都默默记在心里。下班后,当同事们都休息时,他却独自留在车间,拿起焊枪反复练习。为了掌握不同钢材的焊接特性,他把各类焊接工艺参数密密麻麻地记录在笔记本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琢磨,结合实际操作不断优化。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不仅虚心向老师傅请教,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专业书籍,先后取得“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科学历和清华大学“中央企业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证书”。 短短两个月,何延根便凭借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刻苦地训练,取得了板状压力容器焊工合格证书。次年3月,他被调派至浙江天台桐柏抽水蓄能项目,开启了在重大工程中锤炼技艺的征程。 勇挑重担,在重大工程中淬炼成钢 真正的技艺,往往在攻坚克难中愈发精湛。在浙江桐柏抽水蓄能电站引水压力钢管制造与安装工程中,何延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该工程出口段采用国外进口的NK-HITEN610U2低碳高强度调质钢,当时国内尚无使用国产焊接材料成功焊接该钢材的先例,且山洞内施工环境狭窄潮湿,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极大。 面对这一难题,何延根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投入到技术攻关中。他们一次次调整焊接参数,一遍遍优化焊接工艺,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为了控制好焊接热输入,何延根反复试验,摸索焊接电流、电压与焊接速度的最佳配合。在狭窄的山洞里,他常常一蹲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湿了工作服,脸上、手臂上留下了无数被焊花烫伤的疤痕,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他负责的一、二类焊缝一次性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该工程也荣获2006年度“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称号。此后,何延根的身影不断出现在国内外重大工程的建设现场。在滩坑水电站,他参与焊接当时国内最大水压力的超大型深孔弧门,面对闸门钢板厚度大、空间小、结构复杂等难题,他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施焊,每条焊缝每层焊后都仔细检查、清理,最终个人焊缝合格100%,获得单位高度评价;在柳州文惠桥改造工程、仙居抽水蓄能电站、新加坡、巴基斯坦等项目中,他一次次攻克焊接技术难题,用精湛的技艺为工程质量保驾护航,多个项目荣获“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称号。 创新突破,在技术革新中引领发展 “焊接不只是重复的体力活,更是需要不断创新的技术活。”在多年的实践中,何延根始终保持着对技术创新的敏锐洞察力,围绕生产中的痛点、难点,不断探索突破。 2018年,何延根担任金属结构厂下料班班长后,发现传统切割方式存在材料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他立即带领团队对数控编程和切割技术展开研究,经过无数次的调试与实验,成功将火焰共边切割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这项技术的推广,使生产成本降低15%至20%,生产效率提升15%至20%,荣获分局2018年度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四等奖。 在浙江华电玉环一期300MW海上风电项目中,“大型海上风电机组超长钢管桩综合焊接技术”成为制约项目推进的“卡脖子”难题。作为核心成员,何延根牵头开展技术攻关,通过优化焊接工艺、改进焊接设备,成功掌握了海洋工程钢管桩焊接的先进技术。该技术不仅为公司新增利润数十万元,还填补了公司在海上风电超长钢管桩焊接领域的技术空白,项目成果荣获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歇。参与研发的“一种钢管环缝焊接接地装置”和“一种轮式焊接电缆托架”获得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自制小型移动式铣床在吊耳轴孔加工中的应用”项目,节约一半加工工时,荣获公司职工“五小”创新成果二等奖;“单面V型坡口在窄翼箱梁制造中的应用”项目,降低焊接操作难度,获机电公司合理化建议二等奖。2019年,何延根成功入选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拔尖技能人才”培养项目。 2025年初,在“超高水头电站1000兆帕级特厚钢板成套技术与应用”项目中,何延根带领团队承担起1000兆帕级特厚钢板焊接工艺研究与试验的关键任务。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将该强度钢板应用于水电工程压力钢管,无成熟先例可循。何延根蹲点项目数月,与团队反复试验,调整参数、分析金相组织、检测力学性能,最终编制出适用的焊接工艺规程,为项目落地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该项目被认定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匠心传承,在培育新人中续写辉煌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只有让更多人掌握精湛技艺,才能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作为公司焊接培训中心教练,何延根始终将“传帮带”视为己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 在培训过程中,何延根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员的基础,他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手把手教学员调整焊接姿势、控制焊接电流,还将自己总结的“焊接参数速记法”“焊缝质量判断技巧”等实用诀窍倾囊相授。当学员操作失误时,他从不指责,而是耐心分析原因,亲自示范纠正,直到学员完全掌握。 多年来,何延根培养的徒弟中,多人成长为公司技术中坚。王军宏在2018年丽水市首届“绿谷工匠”焊接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并获“绿谷工匠”称号;樊辉辉在2021年丽水技能大赛获一等奖、获评丽水市首席技师、技术能手、绿谷工匠、金蓝领,浙江青年工匠,2023年获评浙江工匠;2025年9月,樊辉辉作为公司工匠代表、优秀校友,受邀为四川省技工院校 2025 年秋季新入学学子讲授 “开学第一课”。张天宝、关石明等也在省市级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关石明还入选 “浙江省青年工匠”培养项目。 2020年12月,“丽水市何延根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获批成立。2025年9月份,本工作室与BIM工作室整合,从单一焊接技能平台,升级为集焊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及BIM技术应用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工作室培养出高级技师3人、技师2人,成员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在技术革新、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3年来申报技术创新合理化建议20项,多项成果获公司奖项。 技能报国,在服务社会中彰显担当 何延根的目光,从未局限于企业车间。他积极投身行业交流与社会公益,用自身技能服务更广泛的领域,践行“技能报国”的初心。 2021年5月,何延根参加在宁波举办的“以色列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交流培训班”。期间,他与国内外专家深入探讨技能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的前沿经验,将所学知识带回企业,推动公司焊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022年5月,作为省部属企事业工会劳模(工匠)技术服务队成员,何延根与工作室成员琚以功一起,加入省劳模工匠装备制造志愿服务队,深入丽水经开区的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丽水市南明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技能帮带服务。他们针对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现场指导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赢得了企业的高度赞誉。 此外,何延根还担任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考评员和浙江省特种作业实操考评员,积极参与各地市的技能人才评价及特种作业实操考评工作,为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升行业整体技能水平贡献力量。 二十二载春秋,何延根用焊枪在钢铁上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从青涩学徒到焊接领域的“领军人”,从技术能手到匠心传承的“引路人”,他荣获“丽水市首席技师”“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工会能工巧匠”“丽水市技术能手”“绿谷工匠”等诸多荣誉。但在何延根心中,这些荣誉不是终点,而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如今,他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和创新前沿。谈及未来,何延根目光坚定:“只要拿起焊枪,我就充满力量。我会继续钻研技术、培养新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水电建设事业,贡献全部的光和热!”这便是何延根,一位在焊花与钢铁的碰撞中,用匠心铸就传奇的新时代工匠。
|
|||||
【打印】【关闭】 |
|||||